欢迎来到天珠收藏网

天珠没有老的,都是仿的?

2020/08/02 栏目:天珠
TAG: 本文暂时没有添加标签

天珠的“常识性”误区,你中招了吗

微信号: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在聊到天珠的时候,发现很多人的脑子里,被商家"科普"、植入和很多含混模糊的概念。这些概念,在懂天珠的人眼里,属于"常识性"的错误。可正是我们看来很常识的误解,让很多人长期以来对天珠的认识和理解产生了极大的偏差。今天这一篇,就谈一谈很多人的视界里

由于今年疫情一直在休养,昨天有事匆匆路过 “西安”。FOREX友邀约喝茶时,一友说:天珠就没有老的,都是仿的。我并不惊讶,古玩行业这类事情太多。比如前几年很多老前辈一提起红山玉器,随口就是“ 除了国家馆藏三百件全是假”,国内权威专家说的。古玩行一大怪:“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见多不怪。中国民间收藏很乱、水很深,其实都是“利益”导致,古玩行水深的原因是人心作怪。


天珠本是药、是宗教圣物,值得我们研究学习的空白区太多。它最不该进入当今收藏领域,放眼看各交流群不是晒宝就是价格。小编西安峰将年初整理的国内出土天珠部分资料简化分享给广大珠友,在此感谢北京邢玉田老师。

一、西藏首次考古出土三颗象雄时期天珠

《文物天地》2015年01期

2014年8月,考古学者们在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郊的曲踏墓地发现了一颗保存完整的天珠。该天珠呈橄榄形,两端截平,有穿孔,深褐色与乳白色相间纹饰。从出土木梳、铜镜、纺织工具等来判断,该天珠的佩戴者应该为女性。天珠发现于墓主人的头颈部,与发辫放置在一起,从这一出土位置来看,其主要是装饰功能。从同一时期发现的五座洞室墓葬的埋藏情况来看,出土天珠的墓葬形制最为独特,遗物也最为丰富,天珠的佩戴者显然拥有更多财富。

西藏曲踏墓地于2014-2015年考古发掘出土了三颗天珠,分别为:

曲踏墓地Ⅰ区T7M1出土。这颗天珠呈圆板状,珠体绝大部分呈深褐色,一面有人工蚀绘的乳白色圆圈纹。珠体中间有一条直的钻孔。两个孔口的距离为21.96mm,珠体厚5.65mm,孔口分别位于珠体边缘处。一端孔口的直径为1.60mm ,另一端孔口的直径为1.66mm。

曲踏墓地Ⅱ区T1M1出土。珠体残长12.11mm;端部截面直径6.28mm,孔径1.93mm;断面孔径1.76mm。

曲踏墓地Ⅱ区M4出土,发现于墓主人的头颈部,与发辫放置在一起。这颗天珠呈圆柱状,珠体中间略粗,然后逐渐向两头收细,两端截平。珠体长28.48mm,最大直径8.57mm。

曲踏墓地出土的天珠是西藏地区在田野考古中首次发现,具有明确的地层关系、出土环境和年代。它的出现不仅为考察这一饰物在西藏地区的出土年代、流行地域、社会功能和区域文化交流提供了线索,同时也使解开古老天珠的制作工艺之谜成为可能。

根据发掘所获得的碳14分析,曲踏墓地距今1800年左右。也就是说,这枚天珠的制作年代下限是东汉晚期。可见至少在公元2世纪的象雄时期,天珠已经在西藏阿里地区出现,并且很有可能在古代象雄国的统治中心区域开启了一个佩戴天珠、崇仰天珠的时代。后来伴随着本教、佛教在藏民族的传播,天珠开始在西藏和喜马拉雅山地带广泛流行,它的纹理便进入了一个再创造、复杂化的过程,它所代表的宗教意义也更加深刻和复杂,它的产地也可能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起源地。晚期的天珠已经成为西藏文化中被神圣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这是在天珠一开始被从域外引入时完全不具备的社会功能。

二、汉武帝茂陵陪葬墓 出土 西汉时期天珠

咸阳汉墓出土西汉珠串

2005年5月,位于咸阳市秦都区马泉镇的陕西省石化建设公司在其院后的土螈边取土时,发现西汉古墓3座,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派人对其进行了清理,发现了较多的文物,其中有一件串饰,文物工作者将其命名为“玉水晶玛瑙琥珀琉璃串饰”,但没有指出其中有天珠,说明当时没有人认识天珠。对天珠略有了解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有一颗天珠,位于左侧带有白色条纹的柱形珠,就是天珠,当为自然的两眼珠。此玉石串饰现藏于陕西省咸阳博物馆。

咸阳市汉墓出土西汉时期天珠

相关资料显示:大泉村西汉晚期墓出土佩饰1串,计23件:矛头形玉饰1件,壶形玉饰2件,釉陶纺轮饰1件,水晶饰3件,朱红玛瑙饰7件,花斑纹玛瑙饰1件,红色琥珀饰4件,琥珀卧虎饰2件,五彩琉璃饰1件,蓝色琉璃饰1件。

出土天珠的西汉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汉武帝茂陵附近,地位重要,埋葬于这一带的人,非亲即贵,身份显赫。西汉时期天珠如何到达中原地区,至今无法说清楚,但当与西汉时期扩大对西域的交往与控制有关,是汉代时期青藏高原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的重要历史见证。

三、中国国家博物馆 战国蚀花

国家博物馆 战国蚀花髓管饰

国家博物馆 战国蚀花髓管饰

蚀花工艺是通过化学腐蚀来纹饰器表

中国国家博物馆 战国蚀花髓管饰(蚀花工艺是通过化学腐蚀来纹饰器表)。

蚀花石髓珠,最早由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在《我国出土的蚀花的肉红石髓珠》一文中论证定名。

这颗天珠陈展在国家博物馆的常展柜里,展示牌标注为“蚀花髓管饰”,年代为战国。这颗天珠中部粗、端头细,两端平齐,有纵向贯通的穿孔用于连缀,器表有淡棕色带状以及折线纹和七个圆圈眼纹,是通过化学腐蚀而来的花纹。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此时的西藏正处于象雄时代(象雄王国是吐蕃之前在西藏高原雄霸一方的部落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一万八千年前),此蚀花髓管饰有眼圈纹饰,但纹饰基本不太清晰。

四、湖南长沙咸家湖西汉时期

我们一起交流鉴赏价值一亿多的天珠,长啥样?

天珠,有18种传说,有神奇的故事,它的强大磁场,给虔诚的人带来福报,并且,它的收藏价值急剧攀升,天价天珠比比皆是。 ▲ 1天珠也叫九眼石页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含有玉质及玛瑙成分,是一种稀有宝石。 ▲ 2关于天珠的来源,有18种传说,其中来源于陨石、

1975年湖南长沙咸家湖西汉曹女巽墓出土的玛瑙水晶珠串

长沙博物馆收藏了一颗天珠,出土于西汉时期的墓葬中。后来经过查阅,在1979年的《考古》杂志第3期找到了当年的发掘简报,湖南长沙咸家湖西汉时期的曹女巽(“女巽”为同一个字,音从巽)墓出土“水晶玛瑙珠”一串,其中有一颗是典型的虎牙措思。

五:云南江川李家山墓地出土红玉髓珠

东汉 蚀花玛瑙 长6.1 直径2.1到2.3 孔径0.8 现藏于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

1972 年,云南江川李家山墓地出土红玉髓镶蚀珠一颗,表面环绕 10 条白色线条。墓的碳 14 测定年代为距今 2500±105 年。

张增祺先生在《考古》1987 年 9 月号发表《云南青铜时代的“动物纹”牌饰 及北方草原文化遗物》一文,文中第三节的第 13 项提到了这两地出土的“蚀花肉 红石髓珠”,并引述培克的理论说:“蚀花肉红石髓珠最早产于印度河流域”。张先 生认为此乃云南青铜文化的繁荣时期所留下的对外交流的遗物,这些蚀花肉红石髓 珠,可能来自东南亚、西亚2或印度河流域。

六:云南晋宁石寨山汉墓蚀花玛瑙线珠

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汉墓 M13 发现一颗蚀花珠。该墓所出珠型还是属于 西藏天珠中的“线天珠”品种。

七:新疆包孜东汉墓出土的蚀花珠

这墓葬出土的珠子,花纹更为瑰丽漂亮,等级似乎更高。这个墓葬的断代推测是西汉至东汉初年,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因此墓葬出土的珠子推断年代为公元前后,距今约2000年。

温宿县包孜东乡 出土 现 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八:陕西省宝鸡市益门村出土

益门村位于宝鸡市南郊,距市中心7.5公里,是古代中原通往四川及西南地区的起点,村名即源于此。 1992年5月,益门村电讯器材设备厂在村北距公路20米处基建。为配合建设工程,及时对施工区进行考古钻探,发现古代墓葬两座(编号M1、M2)。其中2号墓出土了大批金器、玉器、铁器、铜器等珍贵文物。

九:青海省湟中县博物馆藏措思天珠

青海湟中县东汉墓出土线珠

2004年青海省湟中县修建多巴国家训练基地时发掘出一处汉代墓葬群,其中一个东汉晚期砖券墓出土一颗四线措思天珠,年代为公元3世纪。与这颗措思天珠一起发现的红玉髓管、缠丝玛瑙勒子和琉璃珠等文物也都是从印度巴基斯坦一带传入的舶来品。四川大学的李钰提出在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地区曾发现过一些同类的无地层样品,认为这类珠子可能是从南亚地区经西藏直接传入的。

十:新疆吉尔赞喀勒墓群出土蚀花红玉髓珠

2013-2014年在帕米尔吉尔赞喀勒墓群出土了7颗天珠和44颗蚀花红玉髓珠,这是国内迄今发现数量最多、年代最早的蚀花红玉髓珠和天珠。经碳-14年代测定墓群的年代为距今2400~2600年,墓群中出现了明显的早期琐罗亚斯德教的文化内涵。


人品第一、眼力为王。在古物面前我们永远是学生,莫要为私利,误引他人。

其他馆藏及总结

内容在此省略............................................................

西安峰

2020.8.1 晚

本文源自头条号:西安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天珠的鉴定

天珠不外乎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定: 1)材质。无论是哪个时期的天珠,首分 要确定其材质成分,一般来说,以玛瑙系列、陨石石系列、海螺化石系列等为主,料器及其他混合材质均不能称为真正的天珠材质。 喇叭孔打孔痕迹 中间的打孔痕迹。天珠的打孔在史前 是比

复制成功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我知道了
添加微信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一键复制加过了
微信号:qinglan0756添加微信